开启左侧

关于机器视觉的一些总结(二)

[复制链接]
mindvision 发表于 2015-11-30 09:07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mindvision 于 2015-11-30 11:33 编辑

关于机器视觉的一些总结(二)

mindvision

mindvision
在设计工业机器视觉系统时,使用数字相机还是模拟相机是最重要的决定之一。二者各有其优缺点,但归根结底要根据成本和一些关键操作因素来选择,如时了这些因素,哪一项技术更有优势就会明朗化了。对于一项应用,选择什么样的相机合适,取决于机器视觉系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,为机器视觉系统选择相机时要认真考虑相机的性能和成本,虽然模拟相机远比数字相机便宜,但它们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较低,所以可能会被局限在要求不太高的应用中,数字相机比模拟相机昂贵,但它们的高成本可能值得为要求高速度、高准确度、高精度的应用而付出。

机器视觉被应用于视觉检测、物体识别、自动质量检验、工艺控制、参数测量和自动组装等等许多领域。在这些系统中,相机是决定着成本、速度和精度的关键组件,模拟相机和数字相机都可以用在这些系统中,而了解相机的性能规格及其在各种视觉任务中的重要性,对于把机器视觉存诸工业控制是最基本的一步。
机器视觉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:相机、采集卡、和存储并分析图像以提取信息的计算机(或图像处理器)。图像处理器和采集卡属于相对容易选择的电子装置,它们的主要参数是存储能力和处理速度。
相机是这些系统中情况最为复杂的部分,现代的模拟和数字相机采用电荷耦合器件(CCD)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(CMOS)芯片来捕猎图像并生成电子信号发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。
CCD和CMOS芯片在内部都生成模拟信息,因此,模拟相机和数字相机之前主要区别在于图像是在哪里被数字化的。数字相机在相机里将信号数字化,并且通过串行总线接口(比如(fireWire,USB,Camera Link,Gigabit Ethernet)将信号以数字方式传输给计算机(或图像处理器)。面在另一方面,模拟相机系统并不是在其内部将图像信号数字化(数字化是邮计算机完成的),所以,模拟信息是通过同轴电缆而进行传输的。
尽管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地传输信号,但模拟可能会由于工厂内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而造成失真,随着噪声水平的提高,模拟相机的动态范围(原始信号与噪声之比)会降低。动态范围决定了有多少信息能够被从相机传输给计算机。




数字信号不受电器声影响,因此,数字相机的动态范围更高,能够向计算机传输更精确的信号。数字相机的典型动态范围在55分贝到60分贝左右,而模拟相机为45分贝到50分贝左右。
所以电缆的长度和类型也影响信号的精度,模拟相机的电缆简单而且便宜,在电噪声导致信号严重失真之前能够将信号可靠地300米以上,由于数字相机传输的是高带宽信号,电缆的长度受电缆中信号良师衰减损失的水平的限制,根据使用的通信协议的不同。
LED光源的颜分主要分为四种:红色、蓝色、绿色、白色。其他颜色:橙色、红外、紫外用户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及使用范围的不同,选择合适的光源种类、颜色以及照明方式,使得检测系统达到最佳的性能,获得最优的检测结果。一般有红、绿、蓝、白、红外。其中红色用得最多,因为红色LED成本低,并且黑白CCD 芯片对660nm光线最敏感。兰色适合检测物体表面质量,因为波长短。当然,紫外的散射性更好,因为波长更短。而白色是中性颜色,适合拍彩色图片,或着被测物体的颜色在变化的。绿色的亮度很高,且波长和兰色接近,所以有时可用绿色代替兰色。红外用于半透明等的物体检测,波长越长,穿透力越强;波长越短,扩散性越好。蓝色光源下,白色、紫色、蓝色等表现较亮,有效反射蓝光。从中也可以发现,白色,无论在什么光照下,都成成明显的白色,是因为其本身不吸收光谱,任何光谱照射到其表面上都会被反射;相反,黑色材料则无论什么光照射上去都不反光成黑色。
另外,光的衍射中,衍射条纹的宽度与波长是成正比的,如单缝衍射中央明纹的半角宽度为sinθ=λ / a ,λ为波长,a为单缝宽度。而我们拍摄物体时,其表面通常都不是十分光滑,总是会产生衍射,所以,使用红光时,衍射会比使用蓝光时的衍射要强。因此通常用红光能得到更多的表面细节,而使用蓝光,会得到更大的对比度。
如果进行彩色成像,则通常考虑使用白色光源。白色LED光源的制造有几种方法,一种是使用白色LED制造,发光管内部有蓝色发光芯片与受到激发后发出黄色的荧光粉,发出的光按一定比例叠加到一起,看起来形成了白色,这是最为觉常见的形式。这种光源只能通过调节供电电压或电流来改变发光强度、颜色是恒定的。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LED,按某种顺序或方式在光源上进行排列,并分别控制每种颜色的度,使用相对方便。此种方法通常使用四个单色RGGB颗粒进行排列,所以其中的绿色分量通常会比较足。我们通常所见的彩色显示器、彩色电视机、手机屏等显示设备,也是基于RGGB此种方式进行排列的。之所以多加一个绿色的G通量,是因为人眼对绿色光源(波长555nm)最敏感。
机器视觉应用中注意目标颜色与光源颜色的搭配。我们看到某个物体成某种颜色,是因为其反射了对应的光谱。即如果目标是红色的,如果是白色的光照射或者是红色的光照射,都有红色的光返回,那么在黑白相机中将会是白色的,如果是蓝色的光来拍摄,则没有红色的光可以反射,那么其将会是黑色的。基于这样的理论,我们拍摄物体时,如果要将某种颜色打成白色,那么就得使用与此颜色相同或相似的光源(光的波长一样或接近),而如果要打成黑色,则需要选择与目标颜色波长差较大的光源。
而在镜头的分辨率(能分别最小两点之间的距离)公式δ=0.61λ/NA,λ为波长,NA为数值孔径。从中可以知道,当NA固定时,使用不同波长颜色的光时,镜头的分辨率是不一样的。因此在使用光源时,同一支镜头在蓝色光照下的分辨率通常会高于红色光照条件。
使用机器视觉LED光源,一般都提供几种供电方式可供选择,常见的有5V、12V、24V直流电源,功率根据所用LED的数量多少而定,电压不同会引起什么区别呢?这和LED的特性有关。一般LED的工作电流在10mA~25mA,特别亮的LED可达50mA甚至更高,而LED的电压降一般为1.8V到3.3V,因此通常每个LED上都串联一个电阻(分压电阻),这样才能保证LED发光均匀,而且在电压波动时不易损毁。
那么,由于LED上的电压降和通过的电流都是恒定的,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同时,多余的电压是串联的电阻所承担的,例如给一颗1.8V、15mA的LED用24V供电时,需要串联1.48KΩ[(24-1.8)/0.015=1480],此时电阻的功耗是0.015*0.015*1480=0.333W,如果使用多个LED颗粒组合成光源,光源会发出很高的热量,这时必须采用风扇等强制散热手段,否则光源的寿命会很短。而同样的LED使用5V供电时,串联电阻R=213Ω,电阻的功耗为0.048W,和24V供电时差了近7倍。这时仅仅靠对流产生的散热效应就足够了,不必用强制散热的方法。
既然用低电压有好处,为什么还使用12V、24V呢?原因很简单,由于机器视觉用于工业生产线上,一般24V是标准配置;另外电压高时,搞干扰能力强,而低压则对电源和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是使用恒流源还是恒压源,环境温度有何影响等,均需要考虑。常亮还是闪亮
图片亮暗的控制,除了快门、光圈、增益外,还可以控制光源的亮暗以及亮的时间来控制,我们先来看一下常亮光源和闪光的优缺点。
如果保持稳定的供电,那么光源的亮度基本不变,如果供电使用脉冲,脉冲的时间宽度和LED本身的响应时间决定了发光时间,若是这个时间小于相机快门开启的时间,那么相机的曝光程度是由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决定的,如果大于快门时间,则由快门决定。
一般情况下,如果需要频闪光源(时间小于快门速度),传统上使用普通的照相机闪光灯,使用LED强度不够,所以以往针对于LED光源来讲,闪光是指光源开启时间大于快门时间的情况。
频闪控制器,通常采用的是超电流的方法,即控制通过LED的电流超出标定的值多少倍,而使亮度增加,但是这种高负荷的工作状态由于功率过大,发热严重,对光源的寿命影响很大,所以通常通电时间都很短,减少光源的工作时间,以此来延长光源的使用时间。
使用频闪控制器,可以获得高亮的光源,可以减少环境的影响,可以减少快门时间从而减少动态拍摄时的拖尾现象,而且如果只需要平常的亮度时,可以使用低亮度的LED发光管,可以降低成本。
但是使用频闪时,电源的成本会提高,而且同步问题也必须考虑,频闪控制器可以从外部输出触发信号来触发光源,也可以从外部输出触发信号来触发频闪控制器,本身输出触发信号同时触发光源与相机,这样能达到光源与相机触发的同步。
机器视觉光源的选择是为了将被测物体与背景尽量明显分别,获得高品质、高对比度的图像。而且视觉光源的正确选择,直接影响系统的成败,处理精度和速度。现在大部分的专业机器视觉光源,具有亮度可调、低温、均衡、无闪烁、无阴影,亮度、色温一致,使用寿命长等优点。本公司提供多种机器视觉光源产品,并协助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它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。
光源的种类
视觉系统使用的光源主要有三种,高频荧光灯、光纤卤素灯、LED(发光二极管)照明。理想的视觉光源应该是明亮,均匀,稳定的。
高频荧光灯:发光原理和日光灯类似,只是灯管是工业级产品,并且采用高频电源,也就是光源闪烁的频率远高于相机采集图象的频率,消除图像的闪烁。适合大面积照明,亮度高,且成本较低。但需要隔一定时间换灯管一定要进口的才过关,国内的高频做的不行,老有闪烁,国外最快可做到60KHz。
光纤卤素灯:卤素灯也叫光纤光源,因为光线是通过光纤传输的,适合小范围的高亮度照明。它真正发光的是卤素灯炮,功率很大,可达100多瓦。高亮度卤素灯炮,通过光学反射和一个专门的透镜系统,进一步聚焦提高光源亮度。卤素灯还有一个名字叫冷光源,因为通过光纤传输之后,出光的这一头是不热的。适合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的场合,比如二次元量测仪的照明。但它的缺点就是卤素灯炮寿命只有2000小时左右。
LED灯:使用寿命约10000-30000小时,可以使用多个LED达到高亮度,同时可组合不同的形状,响应速度快,波长可以根据用途选择。
机器视觉LED光源的性能优势
可制成各种形状、尺寸及各种照射角度;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颜色,并可以随时调节亮度;通过散热装置,散热效果更好,光亮度更稳定;使用寿命长(约3万小时,间断使用寿命更长);反应快捷,可在10微秒或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亮度;电源带有外触发,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,起动速度快,可以用作频闪灯;运行成本低、寿命长的LED,会在综合成本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更大的优势;可根据客户的需要,进行特殊设计。
工业相机由两大基本部件组成:图像感光芯片和数字化的数据接口。 图像感光芯片由数十万至数百万个像素组成。像素把光线的强度转换为电压输出。 这些像素的电压被以灰度值的形式输出,所有像素放在一起就形成了图像,发送给计算机。 数据接口主要有USB 2.0、1394和千兆以太网三种。
CCD、CMOS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两种图像工艺技术,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传送方式的不同。虽然CCD在影像品质、分辨率大小、灵敏度等方面优于CMOS,而CMOS具有低成本、低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点。随着CCD与CMOS技术的不断进步,两者之间的差异将逐步减小。
1、分辨率差异:由于CMOS的每个像素都比CCD复杂,且其像素尺寸很难达到CCD的水平,因此,当我们比较相同尺寸的CCD与CMOS时,CCD的分辨率通常会优于CMOS传感器的水平。同尺寸大小,CCD的分辨率要高于CMOS,也就是说成像质量要优于CMOS。
2、噪声差异:由于CMOS的每个感光二极管都需要搭配一个放大器,若以百万像素计算的话,那就需要上百万个的放大器,然而放大器属于模拟电路,很难让所得的每个结果都保持一致。而CCD只需要一个放大器放在芯片边缘,与CMOS相比,它的噪声相对减少很多,大大提高了图像品质。
3、灵敏度差异:因为CMOS信号是以点为单位的电荷信号,而CCD是以行为单位的电流信号,读取信号时 CMOS是点直接读取信号,CCD则是行间接读取信号,因此在像素尺寸相同的情况下,CMOS的灵敏度要低于CCD。
4、耗电量差异:CMOS采用主动式图像采集方式,感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电荷会直接由旁边的电晶体放大输出;而CCD为被动式采集方式,必须外加12~18V的电压以使每个像素中的电荷移送到传输通道。因此CCD就必须设计更精密的电源线路和耐压强度,这样使得CCD的耗电量远远高出CMOS,根据计算CMOS的耗电量仅是CCD的1/8~1/10。
5、成本差异:由于CMOS与现有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相同,可以一次全部整合周边设施到传感器芯片中,大大节省了外围芯片的成本;而CCD采用电荷传递的方式输出数据,只要其中有一个像素传送出现故障,就会导致一整排的数据无法正常传送,因此控制CCD的成品率比CMOS困难许多,因此,CCD的制造成本就相对高于CMOS传感器。
印刷包装行业品种繁多,印刷品颜色与形状多样。部分产品的材质具有极高的反射度并且表面印制了彩色图案。如:易拉罐瓶盖的综合检测一直存在着打光难的问题。因此对产品的检测要求都是十分严格。运用机器视觉技术,能迅速准确的发现印刷品的各种缺陷。
机器视觉用于印刷行业中的质量检测,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用摄像机拍摄(采集)印刷品上的图像,在计算机中与该印品的标准图像(模板)相匹配比较,如果发现差异并超出设定的公差范围,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。



采用检测系统进行质量检测可以提供检测全过程的实时报警和详尽、完善的分析报告外,现场操作者还可以根据全自动检测系统的实时报警及分析报告,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。并且管理者还可以依据检测结果的分析报告,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,更有利于生产技术的管理。也就是说,质量检测设备不仅可以提升成品的合格率,还能够协助生产商改进工艺流程,建立质量管理体系,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质量标准。检测印刷制品颜色缺陷检测(如露印检测、浅印检测、偏色检测、露白检测等);材质缺陷检测(如孔洞检测、异物检测);印刷缺陷检测(如残缺检测、刀丝检测、飞墨检测、露印检测、套印误差检测);二维码缺陷检测(如重号检测、偏位检测、不匹配检测等)。

此贴会持续更新中,有兴趣的贴友,可以持续关注哦
迈德威视的相机无缝兼容halcon、opencv、labview等机器视觉软件,为您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工业相机。
欢迎来电咨询或访问迈德威视官网http://www.mindvision.com.cn
电话:0755-28376557     手机:18576735596 李工        QQ:2390812618



想学光 发表于 2015-12-1 11:27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关于红光蓝光那块不敢苟同。红光的优势是相机的光谱响应好,蓝光是细节清晰。一个物空间的理想点,经过理想镜头成像到像空间,光斑尺寸=2.44*F数*波长。所以用波长越短的光,细节越高。以上讨论都是基于镜头的实际成像接近衍射极限,假如一个设计或者生产不好的镜头,或者规格较低的镜头,那么以上结论不成立。红光或者蓝光表现好,取决于镜头设计者对蓝光和红光优化的权重。
 楼主| mindvision 发表于 2015-12-4 13:32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想学光 发表于 2015-12-1 11:27
关于红光蓝光那块不敢苟同。红光的优势是相机的光谱响应好,蓝光是细节清晰。一个物空间的理想点,经过理想 ...

谢谢你回复,关于光学,可能我没有你那样深入的研究过,主要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来说的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