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首页收藏本站
开启左侧

3D视觉成像的几种主要原理

[复制链接]
credog 发表于 前天 09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目前,实现3D视觉成像的技术多种多样,但其基本原理都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:

1. 双目视觉(Stereo Vision):模仿人眼
双目视觉是模仿人类眼睛工作原理的一种技术。我们有两只眼睛,它们从略微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。大脑将这两幅图像进行处理,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(即视差)来推断物体的深度信息。
工作原理:
  • 多相机捕捉: 3D视觉系统通常使用两台或多台相机,以一定的距离间隔(基线)放置,同时捕捉同一场景的图像。
  • 特征匹配: 算法会在两幅图像中寻找对应的特征点(例如物体的角点、纹理等)。
  • 计算视差: 通过比较这些对应特征点在两幅图像中的位置差异,计算出视差。视差越大,表示物体距离相机越近;视差越小,表示物体距离相机越远。
  • 深度重建: 基于视差信息和相机参数(如焦距、基线距离),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每个点的三维坐标,从而重建出场景的深度图或3D点云。

优点: 成本相对较低,技术成熟。缺点: 容易受到光照、纹理缺乏等因素影响,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。

2. 结构光(Structured Light):“投射”出三维信息
结构光技术通过向场景投射特定的光图案(如点、线、栅格或编码图案),然后利用相机捕捉这些图案在物体表面的变形情况,来计算物体的三维形状。
工作原理:
  • 投射器发射图案: 结构光设备包含一个投射器,可以发射出预设的、已知几何形状的光图案。
  • 相机捕捉形变: 当这些光图案投射到物体表面时,由于物体表面起伏不平,图案会发生形变。相机捕捉下这些形变的图案。
  • 解码与计算: 系统根据捕捉到的图案形变情况,结合投射光的几何信息和相机参数,通过复杂的算法解码出物体表面的深度信息。

优点: 精度高,受环境光影响较小,适用于表面纹理较少的物体。缺点: 对光照敏感,不适用于室外强光环境,可能产生阴影效应。

3. 飞行时间(Time-of-Flight, ToF):光速测距
ToF技术通过测量光从发射到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来计算距离。就像蝙蝠利用声波回声定位一样,ToF相机利用光脉冲来“探测”深度。
工作原理:
  • 发射光脉冲: ToF相机发射出短促的光脉冲(通常是红外光)。
  • 接收反射光: 光脉冲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来,被ToF相机内部的传感器接收。
  • 测量飞行时间: 相机精确测量从光脉冲发出到接收到的时间差。
  • 计算距离: 由于光速是已知常数,通过简单的公式:距离 = (光速 × 飞行时间) / 2,就可以计算出每个像素点到相机的距离。

优点: 实时性好,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强,测量范围广。缺点: 精度相对较低,易受多径效应(光线多次反射)影响。

奖励计划已经开启,本站鼓励作者发布最擅长的技术内容和资源,流量变现就在现在,[点我]加入吧~~~Go
 楼主| credog 发表于 前天 09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结构光有单目也有单目视觉的
奖励计划已经开启,本站鼓励作者发布最擅长的技术内容和资源,流量变现就在现在,[点我]加入吧~~~Go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